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去奈良,寻访大唐遗珍

去奈良,寻访大唐遗珍
作者:温静 | 编辑:李菁琳 | 2024.05.01 10:15

 

“奈良京都建筑园林巡礼”正在招募!

联系客服咨询:youfangtravel

 


 

以平城京作为都城的奈良时代,是日本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时期,整合了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唐朝是日本努力学习的对象。跟随大和王朝的足迹,从偏安一隅的飞鸟地区走出来,站立在奈良盆地的中心,寻找大唐的影子。

 

有方今夏推出的7天精品线路——“古都的风景:奈良京都建筑园林巡礼”(出行时间:2024年7月9日—15日)将带领大家亲临现场,置身于古都的地理环境之中,考察4个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古建精粹,感受大唐之遗风。

 


 

 

 

 

重建的平城宫朱雀门 ©663highland

702年,自白村江战役后中断了30年的遣唐使,由粟田真人领队再次登上前往中国的海船,此时的长安正在武则天的治理下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704年,归国的粟田真人向朝廷汇报了在长安的见闻。了解了真实的长安都城后,日本朝野上下深受打击。恰逢藤原京困于频发的水患,疫病流行,因此重新建造一座都城的设想被提上了议程。

 

708年,元明天皇下诏迁都,选定都城新址为距离藤原京向北约20公里的平坦土地。事实上,在7世纪中叶以后,新都的位置与飞鸟地区就已有官道连通。官道共有3条,自东向西分别称为上道、中道和下道。官道曾用于从奈良盆地北部运送物资至飞鸟地区,以支援宫殿和寺院的建设。中道和下道之间正是大和三山所限定的区域,也是藤原京的核心地区。下道向北延伸后,被直接用作新都城的中轴线——朱雀大道。这几条官道在迁都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藤原京的宫殿、寺院、宅邸被拆解,经由官道搬运至新都城进行组装,这也解释了为何新都城的建设可以如此迅速。

 

 

新的都城被命名为“平城京”。“平”在日语中可读作“Nara”,也就是奈良,意指平坦的丘陵地,也有平稳的涵义。经过藤原京的试错,这一次平城京的规划手法更为成熟。宫城效仿长安,布置于整个京城的北部;城中给排水设施更加完备,解决了水患问题,以适应大量人口的聚居。在此不得不提,虽然从都城规划平面上看,平城京更为准确地复制了长安的里坊制,但可以想象平城京的城市景观应与长安有天壤之别。首先,平城京几乎不需要考虑军事防御功能,没有城墙和高大的坊墙;其次,以当时奈良盆地的人口总数而言,平城京的大部分土地并未进行城市开发,应该仍被用作农田。

 

 

在平城京中,由朱雀大道区分东侧的左京和西侧的右京;兴福寺、元兴寺等大型佛寺则建造于京城东部平缓抬升的斜坡上,构成了外京;圣武天皇时代又在外京之外修建了巨大的东大寺。因此平城京是佛教色彩最为浓厚的都城,是当时王权与佛教紧密关联的体现,如今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建设时代 奈良时代

国宝建筑 东院堂、东塔

保护等级 世界文化遗产

 

 

 

药师寺是680年天武天皇为生病的妻子祈福而创建的寺院,原址位于藤原京亩傍町。710年迁都平城京之后,在平城京的西京重新修建了药师寺。

 

药师寺相比飞鸟时代寺院,在整体布局上有诸多调整。最大特征为金堂前双塔对峙,这是奈良时代国家大寺的新标准。此外,回廊接入讲堂, 使得回廊围绕的中院不再是不可进入的神圣区域,而成为用于举行法会活动的外部空间。

 

 

藤原京时代的建筑与艺术被后人称作“白凤样式”(得名于天武天皇时代年号“白雉”),与迁都奈良后的天平样式有所差别。药师寺中现存创建于奈良时代的东塔,样式承袭自藤原旧寺,是今天能够看到的白凤建筑样式的完整实例。

 

药师寺东塔为三重塔,每层又带副阶,因此外观共有6层屋檐,体量富于变化,在现存日本古塔中别具一格,被美术史学家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形容为“凝固的音乐”。因沿用白凤样式,东塔与稍晚时期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的样式特征相比,有诸多细节上的不同,例如东塔的斗模构造尚处于摸索阶段,呈现出早于唐招提寺金堂的古意。

 

药师寺东塔及其剖面

发生于1528年的兵火烧毁了药师寺除东塔外的大部分建筑。自20世纪中叶以来,药师寺的复兴事业在持续推进,在法隆寺栋梁西冈常一的主持下,于1976年和1981年先后完成了金堂和西塔的重建,使东西双塔对峙于巨大金堂前方的历史景观得以再现。自2009年至2020年,药师寺东塔实施了长达11年的落架大修,拆解过程中对东塔建筑的研究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2023年4月,东塔修缮落成庆典举办。至此,伽蓝焕然一新。

 

从中门看东西双塔 ©663highland
东西双塔对峙于巨大金堂前方的标志性景观 ©Saigen Jiro

 

 

 

创建时代 奈良时代

国宝建筑 金堂、讲堂、经藏、宝藏、鼓楼

保护等级 世界文化遗产

 

 

唐招提寺与药师寺同居平城京西京,历史上位于相邻的两个坊中。从药师寺北门出来之后,沿道路一直向北行进,两旁偶见垒石墙垣和古民居。不久后一道低矮的土墙出现在眼前,沿土墙右转,即到达唐招提寺的南门。这条连接药师寺和唐招提寺的道路,在平城京时代就已成形,按照里坊制的表述方法,正是“右京五条二坊大路东侧一町[1]的那条小路”。

 

唐招提寺是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度过晚年的地方,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独特的意义。8世纪中叶,佛教通过朝廷传入日本已过去了两个世纪,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戒律制度,当时的圣武天皇遂意图整顿佛教。鉴真和尚受邀后,十年间历经万难,6次渡海,终于在753年到达日本九州,并于次年进平城京。鉴真和尚在东大寺大佛殿前设戒坛,为当时已退位的圣武上皇、孝谦天皇、光明皇后和400余名僧人授菩萨戒,其后在东大寺创立戒坛院,完善了日本佛教的戒律制度。

 

完成主要的戒律整顿事业后,鉴真于758年卸去僧纲[2]职务,接受了朝廷下赐的位于西京的新田部亲王旧宅地,建造私寺唐招提寺,开始自由传戒,直至763年圆寂。鉴真去世时,唐招提寺中讲堂、僧堂、食堂等僧侣生活所需的建筑都已完成。

 

 

现存讲堂即是鉴真在世时讲法使用的建筑。其前身为平城宫内的东朝集殿,由朝廷赠予寺中,也是现存唯一的平城宫遗构。在迁建至唐招提寺时从悬山顶改造为歇山顶,变为寺院建筑的外观。

 

唐招提寺讲堂 摄影(下):吕恒中

现存金堂修建于鉴真圆寂之后,是奈良天平时期的代表作品,也被认为是最接近唐朝建筑的实物,其平面柱网与中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为同一类型。1999年至2009年,唐招提寺金堂实施了为期十年的落架大修,历史上修缮改易的众多细节得以浮现。

 

唐招提寺金堂

 

 

 

创建时代 奈良时代

国宝建筑 五重塔、东金堂、北圆堂、三重塔

保护等级 世界文化遗产

 

 

兴福寺,是飞鸟时代以来的朝中重臣藤原氏的氏寺,最初创立于氏族聚居地京都东部的山科盆地,名为“山阶寺”。672年,天武天皇登基,选定藤原京位置后,寺院遂迁入藤原京,改称“厩坂寺”。在迁都平城京时,又与元兴寺、纪寺等豪族氏寺一起迁至平城京东部的外京。兴福寺在当时天皇及藤原氏的护持下发展迅速,名列奈良时代四大寺(大官大寺、元兴寺、药师寺、兴福寺)。

 

迁都平安京以后,经历数次政治斗争,藤原一系虽有局部失利,但总体保住了中枢地位。10世纪以后,藤原氏的一支藤原北家更是执掌了摄政、关白[3]二职,势力空前。与此同时,奈良佛教也经历了权力清洗,兴福寺掌控春日大社,成为大和国[4]真正的统治者。

 

 

平安时代末期,平家军队于1181年讨伐南都,矛头直指奈良佛教中枢的兴福寺和东大寺, 两寺伽蓝的大部分都毁于兵火。与东大寺艰难而缓慢的复兴事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一难后,兴福寺因有藤原家雄厚财力的支持而迅速得以重建。现存北圆堂和三重塔即是这次复兴后的建筑。进入中世以后,兴福寺建筑经历多次火灾和重建。现存东金堂和五重塔都是15世纪上半叶重建的建筑。虽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造技术,在样式上却承袭天平古风,反映了兴福寺固守传统的特点。

 

兴福寺五重塔

室町时代后期,随着藤原家势力渐微,兴福寺失去财源支持,伽蓝逐渐凋敝。直到江户幕府每年发放俸禄给兴福寺,伽蓝才得以维持。然而明治初年,废佛毁释运动再次让兴福寺遭遇沉重打击,寺院与春日大社脱离,寺产遭到没收,建筑或被征作他用, 或干脆被拆毁。终成无主之寺的兴福寺,围墙被拆除,一部分寺域成为奈良公园的一部分,直至十余年后才获准复兴伽蓝,而此时旧寺域内的大量用地已经被开发建设成了政府机构。

 

现在的兴福寺作为法相宗的大本山[5]再次得以复兴,仍居于奈良老城的中心位置。猿泽池映照五重塔的优美身姿是奈良观光一大胜景。寺中现存有日本指定国宝建筑北圆堂、三重塔、东金堂、五重塔, 还有重要文化财[6]南圆堂、大汤屋,及其他各时代营建的建筑。经多年考古发掘,旧伽蓝规模逐渐清晰,以遗址展示的方式标记出各主要建筑的柱网规模,供访客体会旧日辉煌。近年兴福寺更是开展了大规模的复建事业。2010年至2018年完成了最大规模的中金堂的重建。2023年7月,五重塔也进入了修缮周期。

 

兴福寺东金堂和五重塔 ©663highland
奈良胜景 - 兴福寺五重塔与猿泽池 ©m'louis

 

 

 

创建时代 奈良时代

国宝建筑 大佛殿(金堂)、二月堂、转害门、法华堂、本坊经库、钟楼、开山堂、南大门

保护等级 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位于平城京东侧外京之外的若草山麓。元明天皇在为新都选址时,看中此地东北西三面环山的风水形势,而居于东部的若草山正是平城京选址的重要依据。若草山脚平缓抬高的地形,也让东大寺伽蓝既有都市寺院的对称庄严布局,又有山地寺院脱离世俗的神圣景观。

 

8世纪上半叶,整个东亚世界都沉浸在佛教镇护国家的狂热宗教氛围中。圣武天皇也于741年颁布在日本全国建造国分寺的诏书,令天下诸国[7]设立一座僧寺、一座尼寺[8],分别名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法华灭罪之寺”。次年,若草山上旧有的金钟寺被指定为大和国的国分寺兼总国分寺,改寺名为“金光明寺”。圣武天皇在其后经历了“彷徨五年”,频繁迁都。直至745年迁回平城京,正式开始大佛的铸造和东大寺的营建事业,成立了“造东大寺司”,这是文献中最早的官方营建机构。

 

东大寺的建设共花费了近40年的时间,建成后的伽蓝为典型的奈良时代国家大寺,中轴线上大佛殿连通回廊形成中院;中院前东西两侧各建塔院,树立七重大塔;中院后为讲堂和环绕其三面的巨大僧坊,供僧人居住;僧坊东面有食堂院供应餐食。

 

 

东大寺与其他奈良大寺形制相似,但体量超常。如创建时大佛殿的规模为面阔十一间(约86米),进深七间(约50米),内柱高达7丈(约21米),总高12丈6尺(约37米)。在日本想要建造冠绝东亚的大寺院的野心下,东大寺建筑不断挑战木结构的极限。但大佛殿在建成后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柱子倾斜,不得不设支柱来加固结构,之后也屡有修缮。第一代大佛殿在平氏政权1181年的“火烧奈良”事件中烧毁,1190年至1195年间才得到重建,镰仓幕府开府将军源赖朝参加了落成庆典。

 

镰仓重建事业中,负责筹措物资的重源和尚重用了来自宁波的陈和卿一行人,因此第二代大佛殿具有显著的中国宋代东南沿海地方的建筑特征,大量使用穿防加强柱间联系,在日本建筑史样式分类中被称作“大佛样”。现存南大门建成于1199年,为东大寺内纯“大佛样”的唯一存世实物。第二代大佛殿在战国时代武士纷争的乱世中再次于1567年神秘烧毁,直至一个多世纪后的1691年才得以重建,第三代大佛殿即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建筑。相比前两代,现存大佛殿虽然面阔规模缩小了近1/3,但仍被认定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东大寺大佛殿
大佛殿现状剖面

经历史上多次毁废复兴,现在的东大寺中还保留有8座日本指定国宝建筑、14座重要文化财建筑。从奈良时代到现当代的各时期,建筑讲述着世间的变迁无常。与物理空间的更迭形成对比的是,东大寺镇护国家信仰与仪式的传承异常深固。高居若草山麓的二月堂于每年旧历二月(现已改为每年新历三月)举行长达14天的修二会,行观音忏法,祈愿家繁荣民众安康。修二会自752年首次修行以来至今从未中断,被称为“不退之行法”。

 

东大寺二月堂 ©663highland
东大寺二月堂 ©Patrick Vierthaler

注释:

[1]町:条坊制的单位。1坊十字分割为均等的16块地,每块为1町,1町的边长约120米。

[2]僧纲:指佛教为管理僧人、尼古而设置的僧官职务。

[3]关白:日本古代职官,职责是辅助天皇处理政务,相当于中国的丞相。

[4]大和国: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现奈良县。

[5]大本山:又称“总本山”,指日本佛教宗派最重要的道场,也是这个宗派至高无上的存在。

[6]重要文化财:日本为保护文化、自然遗产所建立的标准,指文化财富。

[7]国:指令制国,是古代日本基于律令制所设的地方行政机关。

[8]尼寺:也称“女寺”,即由尼姑担任住持的寺庙。

参考资料:

温静,《京畿风骨:基于地理格局理解古都奈良京都的城市和建筑》,2023,有方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京都
古建
奈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