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建筑摄影师37 | 朱雨蒙:让建筑触达更多普通人

中国建筑摄影师37 | 朱雨蒙:让建筑触达更多普通人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04.13 12:01

 

朱雨蒙,外交官出身的建筑摄影师,现居北京。

 

“你如何接受眼前的这一切?”,是朱雨蒙每次创作时问自己最多的问题。 时常被建筑及其周遭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所深深吸引的朱雨蒙,希望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在场感”。就像一种惠特曼式描写:将眼前所见尽数收进画面,包括那些有矛盾、冲突感的元素。

 

作为一个非建筑专业出身的摄影师,朱雨蒙把自己当做非专业大众群体的一个代表,感性地体会每个空间营造的氛围,也希望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视觉语言,尽可能地将获得的感受传递给读者。对朱雨蒙来说,能够协助一个建筑项目不断“出圈”,去触达更多普通人,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行走中的建筑学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多久了?现在是全职的状态吗?

 

朱雨蒙 从第一次接受委托拍摄开始计算的话,到现在两年出头。目前不是全职状态。

 

 

行走中的建筑学 可以分享一下,在从事建筑摄影之前的经历吗?

 

朱雨蒙 经历变化挺大。我大学专业是东欧语言文学和外交,毕业后去了外交部工作,做了五年外交官。

 

建筑和摄影这两件事都是我长期的爱好。有一次攒了很长的假期,一个人跑去山西,重走营造学社当年的考察路线。记得从五台山佛光寺下来时没有车,徒步十几公里走回附近的村子,特满足。后来因工作原因驻扎在东欧,一有空就抓起包,去欧洲各地,把《弗莱彻建筑史》上的很多房子都看了一遍。

 

摄影也是如此。大学时就去参加各种摄影工作坊,还在学校办了自己的影展。工作后在家里布置出一间暗房,一到周末就钻进去不出来。有时候上午还西装革履地给领导人做着翻译,午休时间就已经拿着相机在东欧老城的石板路上“扫街”。

 

喜欢到一定程度后,把两个爱好结合到一起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林肯纪念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甘南八角古城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近半年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朱雨蒙 到目前为止,我拍小体量的建筑多一些。半年来拍过察社办公室在北京郊区做的独立住宅、旧厂房改造的家具店铺,神奇建筑在武汉东湖边的民宿,还有刷刷建筑在上海为Voyage Coffee设计的新店等等。

 

过道之家,察社办公室

台舍(暂名),神奇建筑研究室

上海Voyage咖啡店,四十平米的一个小空间,足足拍了两天,因为被那里的街道氛围迷住了。用足够长的时间去仔细观察这块小小的社区切片,你会发现每日往返于这里的是同一群人:早晚来回路过,买上一杯咖啡匆匆离去的通勤者;每天来此创作的自由职业人已经不用点单,进门就知道他喝什么;连住在附近的小狗们都每天往返打好几次照面,互相“汪汪”像邻居大妈唠上两句。咖啡馆成为了承载这些关系的场所。体会到这些后我意识到,我应该拍的不只是咖啡馆本身,而是由它牵在一起的人们的生活。

 

Voyage Coffee,刷刷建筑

我也很喜欢拍视频。去年冬天和普罗建筑围绕在北京通州落成的文化园区项目头脑风暴了一番,拍了个有趣的短视频:一个比人还大的球在园区各处滚来滚去,使空间和人的体量关系发生微妙的对抗,又请默剧演员演绎了一场西西弗斯式荒诞追逐。

 

戏剧城市,普罗建筑(视频)

 

另一个有趣的项目是和神奇建筑研究室的建筑师朱起鹏,围绕北京前门大街建筑物风貌的历史变迁做了一场影像展。我们以类型学的方式,对大街的立面建筑物逐个做了动态影像记录,后期拼接起来,在Roca画廊巨大的屏幕上再现了整个街道。因为接近实体的尺度,人们路过东直门这些橱窗时会恍然以为自己到了前门。这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这次尝试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建筑摄影所承载的历史记录功能,同时也发现它可以不是一个曲高和寡的小众门类,它也可以和普通人走得很近。

 

前门大街的时间拼图(展览现场)

 

行走中的建筑学 拍摄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多长?平时的拍摄习惯是怎样的?

 

朱雨蒙 拍摄时间长短不一,有时间紧凑的拍摄,也有长期的记录。我一般会和建筑师一起去勘一遍现场,然后做拍摄计划,以便在拍摄工作中进行好时间管理。这份计划我不会做得巨细无遗,它更多是一个框架,留出一些宽容度给灵光闪现的瞬间。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自己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朱雨蒙 “你如何接受眼前的这一切?”,是每次创作时我问自己最多的问题。 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项目,我在拍摄时总希望突出一种“在场感”。我时常被建筑及其周遭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深深吸引,会尽量在作品中表现出这种在场感。这是一种惠特曼式描写:将眼前所见尽数收进画面,包括那些有矛盾、冲突感的元素,可能是简陋的相邻房屋、未及清扫的街道和喧嚣的人群。

 

荏苒堂,神奇建筑研究室
互舍,神奇建筑研究室
缝中之家,察社办公室
银河SOHO,Zaha Hadid Architects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朱雨蒙 人是感知空间的主体,我希望画面中的人不光作为配景和比例参照物存在,而是让他/她在空间中的活动更容易让带读者进入画面、产生共情,觉得是自己在这个空间里游走;或者想象自己路过同一座房子时,好像也会看到有这样一个人在。当然,我希望人物的出现是真实而自然的,否则的话宁可不要。

 

瞻院,微建筑
台上之家,察社办公室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气象和建筑的关系?

 

朱雨蒙 晴天的光线是理性和功能主义的,阴天的漫射光则有些神秘主义。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越发喜欢后者的气质,有躲藏和遮掩、暧昧和混沌在里面,更接近《阴翳礼赞》中那种东方的哲思,有很多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光和云朵,微建筑
舒梵展厅,Nothing Design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怎么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朱雨蒙 商业委托中,能够准确表达建筑师的创作意图,是考量摄影师专业程度的首要因素。不过我也时常自问:“存在纯粹的客观吗?”摄影的媒介特质决定了我们不得不把一个建筑空间多维度的信息,向二维平面做一个压缩和映射。而这压缩映射的喜好与取向,就能体现出不同摄影师的风格。长期来看,我很向往摄影师Lucien Hervé和勒·柯布西耶的关系,在对彼此理念和美学体系认同的基础上开展长达一生的合作,并互相成就。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朱雨蒙 好的建筑摄影当然没有统一标准。主观来说,我总是在考虑图片受众的问题。作为一个非建筑专业出身的摄影师,一方面有很多功课要补,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某种优势。我把自己当做非专业大众群体的一个代表,感性地去体会每个空间营造的氛围。也希望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视觉语言,尽可能地将我得到的感受传递给读者。对我来说,能够协助一个建筑项目不断“出圈”,去触达更多普通人,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荏苒堂,神奇建筑研究室
忙闲集,goa大象设计
High巢,大料建筑
互舍,神奇建筑研究室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朱雨蒙 我喜欢从以下两个摄影类型中汲取营养。

 

一是以Walker Evans为滥觞的美国景观摄影,尤其是后来新地形摄影的代表人物,包括Stephen Shore、Robber Adams、Joel Sternfeld等人。他们对于照片视觉结构的探索已经走了很远,也对人造景观与自然风貌之间的关系有很深刻的理解。

 

Stephen Shore作品
Robert Adams作品

去年我做了个好玩的“游戏”:把Stephen Shore一本重要画册Uncommon Places上拍到过的地方,在谷歌街景上找到(同样的地点),截图,和原照片对比着放出来。有点艺术创作的感觉,但更多是想体会摄影师创作时的动机和框取过程。

 

Crosby Street& Grand Street, New York.  左: Stephen Shore;右: Google Street

二是街头纪实摄影。最近很醉心于像Tony Ray-Jones、Joel Meyerowitz早期那些作品,画面饱满复杂而又开放多义,给人无尽想象的空间。他们在处理画面中“人”这一主题上,给出了很有引领性的提案。我最初走上摄影道路,也是从街头开始的。

 

Joel Meyerowitz作品
Tony Ray-Jones作品
朱雨蒙街头摄影作品1
朱雨蒙街头摄影作品2
朱雨蒙街头摄影作品3

 

摄影师官网:

coppakstudio.com

“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专访接受自荐,自荐请将作品集请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国建筑摄影师
人物
朱雨蒙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