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22家上海建筑新锐,与他们的2023年度作品

22家上海建筑新锐,与他们的2023年度作品
编辑:楼樱 | 校对:原源 | 2024.02.19 13:27

 

在有方“中国年轻建筑事务所”系列征集中,上海连续第5年成为入选团队数量最多的城市、并持续创下新高,今年共有22家团队入选。专辑第二期,聚焦来自上海的新锐团队及其2023年度作品,入选名单如下(音序):

 

15 STUDIO  /  Atelier Meadow  /  奥室建筑 Ao. ArchLab  /  cold lab 可设计研究室  /  沉默建筑 SILENCE  /  尺度森林 S.F.A  /  EINStudio  /  栖城EXIT  /  FLIP设计工作室  /  GALAXY ARCH 繁星建筑工作室  /  郭廖辉工作室 Atelier Guo  /  另外建筑  /  Mild沐和  /  SIZE Arch 大度建筑  /  上海十栋建筑设计事务所︱T.E.N  /  是所设计  /  述行建筑事务所  /  TEDO︱知檐建筑设计事务所  /  谢杰建筑设计事务所 x.j.a  /  YFS易建筑工作室  /  ZEN正象设计  /  筑牟建筑

 

在本次入选项目中,建成项目超过一半,落地作品检验了新锐团队的实践理念。面对2023年的行业波动,仍有不少年轻团队在上海扎下根来。以下是22份自我介绍,如业主、合作单位有意与文内收录团队取得联系,可于文末留言,我们将代为转达。

 

 

15 STUDIO是一个于2021年在柏林和上海成立的建筑工作室。工作室旨在向现有的建造环境产出有价值的设计实践,并超越实践探索观念创新。团队希望通过不同领域参与者的交互合作,在建筑、整体规划、材料研究、艺术、产品及体验等设计项目中实现新的现实。主创建筑师曾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和魏玛包豪斯大学学习建筑,并在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中国以及日本工作或进修。作为建筑师,团队向建筑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提出疑问。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思考,既有小学建筑通过怎样的改造可以获得活力;继而提问,传统乡村通过怎样的介入能够自发生长。民宿作为载体,体现筑造与土地的联结,亦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设计在分散的体量间置入一条连廊,使原有建筑成为整体,并成为不同空间的连接纽带。连廊面向广场打开,两个旧有的楼梯间改为通高展览空间,多样的交互活动在廊下发生,天窗和遮阳帘则带来有趣的光影。场地南北侧长廊向村落打开并设计廊下座位,形成过渡空间,增加民宿与村落的对话。原小学建筑按照现有框架改造为亲子间、标准间以及宿舍间。篮球场被保留,结合新建体量与牵引顶篷为户外活动提供可能。北侧景观及自助农田围绕半圆形空间展开,空间作为食堂及书屋,在自然中停留。

 

平面图
轴测示意图
北侧效果图

 

 

Atelier Meadow是一家多学科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实践公司,专注于建筑项目、零售、展览和装置艺术。

 

工作室正在构建一座将欧洲文化根源与东方哲学相融合的桥梁,旨在通过重建心灵、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平衡,为空间赋予价值,创造一种新的诗意生活方式,一种与人们感官互动的体验式建筑,增强了居住空间的本质。

 

 

该项目位于2023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设计团队为中国呢绒品牌兴吴及羊绒品牌烨天设计了品牌展厅,旨在重现隐藏于纺织品生产诗歌中的微妙之美。

 

设计从纺织机的本质寻找灵感,展厅由一个模块化的系统定义区域并拥抱整个空间。100,000米钢丝的使用模糊了外部与内部空间的边界,使访客的视线能够穿透展厅,使整个外墙成为了一个功能性展示系统;用于产品展示的挂架和陈列照明系统嵌入其中,将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并成为体验的一部分。这一结构框架模糊了内部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透过线条看到图像的抽象感。

 

▲ 项目视频  影片拍摄:胡佳东,封面摄影:施沁

 

产品展示区  摄影:施沁

 

 

奥室建筑 Ao. ArchLab成立于上海。奥室意指内室或建筑物深处最隐秘的空间。宋代曾有“入奥室者,能探於幽邃;升危岑者,始瞩於冥茫”的段落,至今日语中仍有“奥の室”的说法。

 

团队对设计的思考与工作立足于对空间有独特见解,关注空间中具体的建筑元素如尺度、功能和材质对人群的行为和情绪所带来的影响。设计通过实验性地探讨人的身体与空间中各部分形态的相互关系,以人的体验为核心,完成空间和环境的营造。

 

 

设计以“方亭”为原型,利用四根立柱和围合式的顶部,在9米见方的大空间内嵌入了一个引导人们朝向中心聚合的空间。设计借鉴传统园林的美人靠,立柱朝水平方向延伸出了400毫米、600毫米、800毫米高的平台,供人们自由选择坐、靠、或桌面使用。

 

茶亭透过玻璃立面与一街之隔、香火不绝的古老静安寺对望。为了模糊商场店铺过强的内外边界感,天花不做吊顶、钢材直接裸露、墙面仅用水泥批灰或不做处理、地面和台阶用水洗石作为完成面。这些常用于室外的材料和工法带来了新鲜感,营造出一个“室内庭园”般的破格空间,并与品牌传达的青年人直接、不加掩饰的态度相呼应。设计通过为传统形式赋予灵活度,让工业材料与老茶馆摩擦出都市烟火气,诞生出一个体现当代精神的空间。

 

室内轴测示意图
室内空间  ©奥室建筑
家具细节  ©奥室建筑

 

 

cold lab 可设计研究室于2021年在上海成立。面对不同的项目议题,团队以建筑学作为出发点,更多地作为一种媒介,并通过具体的实践去探索多元文化与设计在当代语境下的融合边界。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上,团队持续关注场地蕴含的能量,关乎功能诉求的研究、空间及材料的质感、节点构造层面的严谨,以及对于施工全过程的介入参与,试图通过完整的项目呈现去探索设计的界限。

 

 

项目场地位于上海老城区的新式里弄内。由于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首层的客餐厅、夹层的亭子间以及二层的卧室需要通过与三层住户共用的套外公共楼梯连接。因此,对平面布局进行针对性改造,在有限的套内空间内重新组织竖向交通联系,成为了本项目的设计重点。

 

近4米的首层层高导致新增楼梯单跑所需长度过长而无法实现,双跑的楼梯形式又会占用过多原本已经紧张的首层空间。因此,设计上引入一个多功能平台作为楼梯的转换平台,同时平台能容纳多种使用场景:既能兼做餐桌使用,又能盘坐在平台上进行冥想、阅读等活动。二层尽可能高效地划分出卧室区域和衣帽间区域。开放的衣帽间区域同样通过一套定制木家具系统将化妆桌、衣柜、洗衣机设备等功能整合在其中,二楼卫生间也被隐藏于木家具系统后。

 

一层空间  摄影:STUDIO FANG
楼梯  摄影:STUDIO FANG
卧室  摄影:STUDIO FANG

 

 

沉默建筑 SILENCE是一家立足于建筑学并关注建筑与艺术、文学、电影、音乐等领域之间关系的工作室,团队希望将艺术、文学的语言与创作方式引入建筑,同时也将空间与建构带入视觉影像,探索视觉与空间在时间中的交互影响与作用。

 

 

改造的系统性:面对存量更新和高密度城市空间改造的议题,如何在极限空间内创造尽可能丰富的形式与功能是项目最大的挑战。改造内容是零碎和分散的,但设计结果需要统合为一,使改造后的建筑依然能独立完整地成为一件作品。

 

短工期的应对策略:由于只能在暑期施工,除去降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干扰,项目实际施工天数约为45天。快速生产、快速建造的策略影响着设计尽可能地向模块化、轻结构的方向靠近,而在轻、简的同时依然要保持设计的浓度与丰富性。

 

幼儿园建筑的气质探索:探索适合儿童的生活环境的独特气质是本次设计的课题。从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方案希望最终的校园是童真但不幼稚、活泼但不喧嚣的。

 

俯瞰效果图
街景视角效果图
步道效果图

 

尺度森林 S.F.A由建筑设计师钟山和顾嘉于2021年9月在上海创立。工作室探索从家具到城市的多尺度空间实践,通过对日常生活情境的观察和研究,将时代精神融入材料和空间的再创作,给日常带来不经意的、在地的、本真的新鲜感。

 

 

棚是菜场商贩的标志性空间形式,棚虽是轻盈的,却形成庇护感;棚下暖光虽然微弱,也为来往的人们提供慰藉。“双棚”是这家紧临菜市场的熏酱小吃店的核心空间。小吃店外立面的铁皮棚为食客们形成庇护场所,店内的侗布灯笼棚透着微光如夜晚的星空一般唤起食客们的市井记忆。尺度森林S.F.A通过不锈钢、镀锌铁皮、手工侗布、暖光灯泡、桦木多层板等日常材料的演绎。希望食客们在此处享用美食的同时,想起记忆中“夜色下的小吃摊”。

 

小吃店沿街立面  ©Luz Images
灯笼棚下就餐区  ©Luz Images
铁皮棚细部  ©Luz Images

 

 

EINStudio取名自德语词汇“eins”,意为数字“1”。1是数字的本源,是生命的种子,象征着启动创始、万事的开端。不破不立,于低谷中前行,这便是创立工作室的初衷。工作室由一群具有多年国内外知名事务所工作经验的设计师组成。团队坚信设计的力量,关注建筑、空间、城市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坚持原创,破解同质化,寻求建筑的“唯一性”。

 

 

该项目位于芜湖市经济开发区,毗邻银湖公园,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业主设想将其建造成一个多功能空间,包括总部、研究设施、工厂、员工住宅等一体的总部研究中心。

 

工作室利用项目的能级和区位等优势,提出了“信义之心,共享之环”的理念,强调共享和互动空间。这一愿景通过一个中央共享花园和功能圆环得以实现,将不同的功能连接起来,促进各部门合作。设计对户外环境着重进行打造,体现了公司自然环保的发展理念。建筑造型层层递进,向中心汇聚,在夜晚的灯光照耀下,形成了标志性的“信义光谷”的造型。沿湖设计体现了“银湖之冠”的概念,以独特的曲线统一立面,打造城市地标,彰显企业形象。

 

▲ 项目视频  ©EINS,封面效果图  ©亚凡

 

夜景效果图  ©亚凡

 

 

FLIP设计工作室的主创建筑师孙凯伦于美国耶鲁⼤学获得建筑学硕⼠学位,先后在如恩、矶崎新+胡倩⼯作室⼯作,并在交通⼤学建筑系担任实践导师。工作室的名字来源于其早期联合创⽴的“FLIPPOP”城市空间实验项⽬。团队相信从个⼈到城市的尺度、由艺术到设计的延展,通过转化以及不同领域的碰撞和交流,才能不断拓展建筑学边界,并为之带来维持其先锋性和社会性的活⼒。⼯作室的实践内容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

 

 

珀德水塔位于上海M50创意园西北角,背靠Heatherwick设计的天安千树二期。M50前身是上海春明粗纺织厂,也是千禧年代上海最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创意园区。8号楼的水塔已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曾经是艺术家策展人苏冰的个人工作室,后被荒废多年,现如今留下了一座只能遥望却无法到达的,承载着不同年代记忆的混凝土结构体。

 

水塔的改造旨在从混乱层叠的历史肌理中,剥离和梳理最本质的空间结构,在保留其原始工业风貌的前提下,通过交通连接空间的置入与营造,在废墟中重构一系列能让人穿梭于新旧时空,置身于当代艺术中的空间体验。选择该项目作为年度设计是因为水塔是工作室创办以来第一个落地的建筑类改造项目。

 

改造后的水塔外观  摄影:田方方
涂鸦露台  摄影:田方方
内部展厅  摄影:田方方

 

 

GALAXY ARCH 繁星建筑工作室由季欣和葛加琪于2022年6月于上海创立。工作室坚持原创的设计,对于每一个项目,设计师都从源头上去追溯它的理念,为每一个客户定制诗意的、有温度和颗粒度的设计是团队一直秉持的原则。工作室关注建造方式,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队都全程参与现场工作,竭力缩小方案图纸与落地效果之间的误差;通过与施工现场工人的交流,更好地理解方案的实际条件和限制,并在设计过程中做出准确可行的决策。

 

 

大伾山悬崖驿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大伾山景区,毗邻千年古寺,拥有开阔的休闲花园和远眺山景的平台。建筑多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流畅的轮廓在场地缓缓舒展,风格古朴自然。沿着门廊进入室内,人字形的屋顶采用钢木混合材料,提供大跨度的同时带来温润的室内质感。

 

该项目充分反映了工作室的设计思想与工作方式。设计上,从场地、建筑到室内家具都贯彻了统一的思想和手法,设计团队通过与施工单位的密切沟通和在地的节点做法推敲,保证了最后的落地呈现。

 

▲ 项目视频  ©吕晓斌、繁星建筑工作室

 

室内空间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郭廖辉工作室 Atelier Guo于2020年在上海成立,工作室同时对建筑实践和研究保持着兴趣,并通过实践和研究讨论建筑学的基本问题。

 

主创建筑师郭廖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门德⾥西奥建筑学院建筑学硕⼠、拾柴学社发起⼈,曾在彼得·卒姆托工作室、卡鲁索·圣约翰事务所、弗朗切斯卡·托尔佐建筑工作室进行建筑设计实践,曾于国内多所⾼校建筑学院进⾏讲座和评图,其设计作品和⽂章曾多次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

 

 

前海小学位于一个被居民区环绕的社区教育集群中,设计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功能需求以及实现与社区共享空间,因此在空间策略上设计团队使建筑充满场地的边界,由一个中轴空间组织起避让既有树木的5个内向庭院,通过空间和建构的处理,让高密度的校园规避了狭窄和紧张,显得空间充足、层次丰富,充满阳光和空气感。

 

庭院发展出五个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院子,由南北贯穿的主轴串联,成为容纳多元学生活动的户外空间。设计将操场抬高形成主活动层来腾挪出空间,大空间整合在其下方,教学办公在上方。整体建筑以一个理性的网格为几何基础,满足结构、教学单元的模数,并形成内外立面的语言,成为一个容纳丰富学生活动又极其连续的“院之家”。

 

5层平面图
校园空间效果图
模型照片

 

 

另外建筑于2020年由曾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的建筑师们创立于上海,事务所尝试以简洁的方法对话设计中复杂的问题,创造清晰且丰富的空间体验。

 

 

该项目是位于无锡荟聚中心商业空间中庭的100平方米室内设计。设计需要解决原场地的条件和问题:首先店铺内有多个柱子管井,视觉上干扰比较大;其次要保证后门疏散通道畅通。因此,设计首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要素统一考虑整合,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秩序感。

 

平面布局上的策略是用三道片墙控制整合凌乱的平面要素,集中视线让吧台处于视觉轴线的中心。立面概念抽取平面的曲线元素,打造三重山、三重门的意向。顶面造型与立面造型呼应,在主轴线上用对称的手法,整体视觉导向明确,空间有秩序感,次轴线造型与主轴线呼应,疏散通道不形成遮挡。

 

本项目经过设计解决了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升了空间的秩序感,打造有趣的商业空间,契合工作室解决问题提升空间品质的设计理念。

 

爆炸示意图

内部空间  摄影:Inview未见空间影像

 

 

Mild沐和于2021年8月创立于上海,是一家专注城市空间研究、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精品设计工作室。创始人石钰和仲歆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深造,曾工作于美国和欧洲的顶级设计事务所。Mild取自英文中“温和”之意,团队希望设计以克制的方式介入自然,成为人与自然的友好联结,融合时代精神,呈现生活本味。

 

 

天空电站位于临港滴水湖核心片区二环公园带内,它是一个坐落于公园中,绿色山丘之上的光能发电站,为公园及周边科学家社区供电。公园与基础设施采用相互嵌套的方式构建,将公园延伸至设施顶部,将设施嵌套于公园之中。围绕变电站,地形局部抬升,形成公园中的观景高地。山丘内部中空,拓展停车空间,缓解区域停车压力。山丘顶部,光伏屋顶由模块化预制太阳能光伏板组成,构成独特的天光穹顶。

 

这个项目希望探讨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新的可能性,并尝试赋予其全新定义。电站设施不再是隐藏于公园角落中的负面空间,而将成为被人们所喜爱的绿色景观和公共焦点。

 

▲ 方案视频

 

远望天空电站效果图

 

 

栖城EXIT创立于上海,工作室一直尝试用简单可辨识的语言应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现实,建立摆渡人角色,并认为设计即是生成关系,这是工作方法也是目的。团队旨在对社会关系和环境作出敏感的反应,令作品恰如其分的呈现于场地中。

 

 

这个剧场在舟山的嵊山岛悬崖上,是一个介于建筑和大地装置之间的设计,建筑师希望这个剧场能给小岛带来有意思的演出以及游客流量,惠及岛民和小岛发展。

 

建筑师通过边缘起伏的控制进行视线规划,将周边的干扰性环境避开,希望人群进入剧场后变得清静,只被天空海面和舞台包裹。舞台直径和有效的观众席进深控制在1:1,以获得露天状态下的最佳视听体验。剧场70%属于悬挑状态,现场得以保留“百年渔场”的风貌,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这里平日也是岛民的日出观景台和人文客厅。

 

▲ 方案视频

 

模型照片

 

 

SIZE——量体裁衣,用设计诠释在地性,做得体合适的设计;

 

SIZE——可大可小,从超高层到香水瓶,创意不分大小;

 

SIZE Arch 大度建筑,开放、包容、充满无限可能。

 

 

建筑可以拥有更广的生命意义:创造联结,承担使命,获得超越。项目位于大山中,建筑本身也是一座山,立面横向线条和起伏的肌理是从当地喀斯特地貌中汲取的灵感,开启建筑与自然的对话,重塑人与自然的联结。这本是上世纪的旧建筑,设计改造让它脱胎换骨,经历磨难给它生命厚度。

 

著作《第二座山:为生命找到意义》中提出“忘我”乃人生的第二座山。项目于今年4月开业,8月北京十渡地区遭遇洪灾,区域陷入瘫痪,人员被困。建筑在灾难中给予人们身体的庇护和精神的力量,第二座山的工作人员在失联多日后积极开展自救,同时帮助被困山里的游客脱险。灾难之中,建筑和人都获得了超越自我的意义。

 

建筑立面  摄影:李思蓓
远眺外观  摄影:李思蓓
水面倒影  摄影:李思蓓

 

 

上海十栋建筑设计事务所︱T.E.N是一个具有多学科背景的设计与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毕业于哈佛、剑桥、苏黎世联邦理工、同济等院校,在UNStudio、KPF、NBBJ、SASAKI等全球知名事务所参与了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并且在仲量联行、剑桥大学房地产机器学习实验室积累了大量项目开发与策划管理的经验。团队致力于从技术(Technology)、经济(Economy)、自然(Nature)三个维度来探索现实与虚拟空间的新类型,以此重新定义设计介入生活的方式。

 

 

安吉县杭垓镇年轻力中心由黄浦江源旅游度假区投资建设,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引力磁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社交场所,一个涵盖休憩补给、户外销售、运动体验、交流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

 

团队从项目启动初期就积极介入,在不同时间周期内协助业主更好地推动项目进程。策划阶段通过对上位规划、潜在人群和周边竞品的分析,明确了以年轻力为核心的项目定位与功能配置;设计阶段采用景观整体提升、老屋架多功能改造、室内空间复合型利用、环屋面活力公园多维度串联等手段,希望在保留场地记忆的同时将老厂房地块全面激活。

 

项目预计于2024年开工建设,在后期的运营阶段,设计团队将与业主共同探讨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安吉打造一个活力释放的共享平台和创意激荡的未来空间。

 

沿乡道主立面效果图
主入口效果图
多功能光影展廊效果图

 

 

是所设计成立于2023年,团队坚信无论在任何时代,设计背后的真挚情感是引发共鸣的基石。事务所的设计实践专注于真实的材料与建造逻辑、空间意义与场所精神。

 

 

沙美大楼始建于1921年,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具有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特征,是当时盛名的通和洋行(Atkinson & Dallas Co.ltd)在近代上海的重要作品之一。团队受业主委托为沙美大楼的部分空间进行修缮与改造,改造范围涵盖位于首层的建筑入口、展厅,位于二层的多功能厅,位于三层的通高光庭及附属空间。

 

沙美大楼改造是事务所对于遗产建筑的一次设计宣言——历史建筑的改造绝非单纯复刻,也不是对历史的忽视与粗暴干涉,而是在留存与更新、修复与解构、记忆与当下之间呈现出一种清晰可辨的平衡。正如生命本身是由许多不同的历程组成,人们所看到的一切均是时间痕迹的叠加。事务所借助设计之手对时间片段重新组合,通过空间化的诠释,创造出了新的整体性。

 

首层展厅  ©朱润资
光庭  ©朱润资
细部  ©朱润资

 

 

在创建述行建筑事务所之前,团队感觉到建筑行业的进步远远落后于当下生活的变化,对于建筑的评价往往被空泛的学术理论和资本化的产品思维所裹挟。设计创作有其自由感性的一面,但事务所不愿意去探究“怎样做一个好看的建筑?”“怎样创造一个独特的地标?”“网红建筑具有怎样的特质?”这样不假思索的问题,而是平和地探索空间打动人心的刹那感受。

 

所以,为什么叫述行?选择这个文学范畴的名词,正因为事务所相信,建筑与空间作为一种特殊语汇,正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人们行为和观念的影响。所有关于设计的探讨归根结底是源于对观念的探讨,而所有对具体生活的叙述和想象,是以空间为媒介自然地呈现。

 

 

项目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场地是个三山环绕的山谷地带,包含8个村庄,其中墩上村是核心区域之一,本案即是为墩上村打造一处能够展现乡土文化及田园风光的综合服务场所。

 

设计团队希望在设计中达成一种“共情感”和“反常态”的平衡。对于这个项目,团队试图打造一个临时共同体的舞台,无论原住民、新村民还是游客,都能找到归属感,因此空间组织上有意识地去中心化,建筑肌理顺应当地聚落特色,错动围合出各种尺度的户外活动区,并以此串联缝合整个建筑群。在具体的空间操作上,设计着手细化每一个事物的心灵尺度,微调习以为常的观察视角(如田园餐厅的分镜式开窗和蒙太奇式的空间分割),引导人们去体验不一样的日常,从“看到”变成“看见”。

 

▲ 方案视频

 

田园餐厅光影效果图

 

 

TEDO︱知檐建筑设计事务所(Though Extension Design Office)三位主创毕业于AA、UCL和Sheffield,并曾于AECOM、Gensler和HPP等知名外企工作。事务所关注中国乡村建筑设计,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空间中“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诗意化转译,把“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融于新建筑,激活人们对空间氛围的感知,重塑对意境美的追求。

 

 

静谧的百丈湖湖畔,八座醒目的“传声井”阵列耸立,仿佛与天空相连。设计团队赋予声音这种无形的物质以神圣感,如同光一般,连接天与地。声音博物馆以古时“通天阁”的意象表现,坐落于被坡地抬高的基座上,为人们展示其象征“展示声音魅力之所”的仪式感和“净化人心之所”的出世感。内部空间也同样保持着与建筑外观气质一致的空间氛围,以符号化简单几何体所形成的不同类型阵列单元,组成了内院空间,为“听见自我之声、听见他人之声、听见自然之声”提供具象而诗意的空间场景。

 

团队从设计开始阶段,就从哲学层面深入思考人的感知、人与环境间的关系,不急于将设计“着于形”,而是基于抽象概念,逐步演化成空间形态及各项建筑细节表达。这一过程夯实了最终成果从内到外的信息丰富度和层次,也符合事务所对于创造具有东方精神内核的新建筑的期待。

 

构造拆解图
室内效果图
“传声井”内部仰视效果图

 

 

谢杰建筑设计事务所 x.j.a的实践避免追求宏大叙事下的乌托邦,以及随市场逐浪的小清新。在任何当下的项目中,无论城市与乡村,都有足够多当代的现实议题成为团队发展设计的力。事务所的实践在追求独特性的同时,也希望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也试图将亲近人的设计与有陌生感的设计相融合,拒绝在人本主义和脱离人的抽象建造上做二选一。

 

 

弘美术馆在商业塔楼低层部分的一整层水平向展开,其从类型上将最普遍的标准层办公空间改造成有独特性的美术馆。美术馆分为内部主展厅及外围空间,两者通过连续有机的弧线展墙区分,也带来一种新的流动性。转角展台的景框带有帘幕,也与塔楼转角的开放性呼应,根据展览以及活动需求可以灵活使用。在美术馆外围,是三个随曲线变化的侧展厅,自然光线创造了与主展厅不同的观展氛围,也提供了在观展时平视周边城市环境的可能性。

 

弘美术馆原始结构层高为3.9米。为了利于布展的灵活性,除了暴露结构梁与楼板外,主要的管线被重新布置在弧墙外围的侧展厅顶,最终使主展厅的空间净高得以最大化。弧线墙与大楼原本的结构梁与圆柱互相作用,强化了结构的秩序感以及弧面的自由感。

 

主展厅转角自然光  摄影:陈颢
侧展厅与主展厅过渡  摄影:陈颢
展厅出口望向礼品店  摄影:陈颢

 

 

YFS易建筑工作室始终将理论与实践同时作为探讨设计理想的关键途径,在时间与空间的绵延中,途径不断分叉、交织,通向无数的可能性。工作室力求跨越传统设计行业中的专业界线,用整体艺术的视角,关注城市的发展与更新、研究乡村的振兴与转变。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都是工作室的使用工具。

 

 

项目所在的南阳老镇区传统木构民居与现代自建房互相交织,建筑密度极高,公共开放空间匮乏。设计用地为已废弃多年的公共粮站建筑群,均为灰瓦坡屋顶形式,木构、砖石、夯土混杂,损毁严重,空间阴翳。设计将此处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公共开放空间,为各式活动的发生提供场所。

 

场地原有的空间组合关系被保留,设计选择性拆除部分墙体,释放内部空间、打通整体流线;对保留下来的结构和材料进行加固更新与再利用,并于恰当位置植入新的功能体块,满足未来维护与运营的需求。新老共生之下,因为当代生活的生动性,空间流露出的“似曾相识之感”更加鲜活。

 

拆除原有墙体夯⼟墙填充部分  摄影:吴清山
在原有建筑夹缝中插⼊新步道  摄影:吴清⼭
顶部开放平台  摄影:吴清⼭

 

 

ZEN正象设计创立于2021年初,作为一家本土新锐设计事务所,直面城市与建筑的发展问题,保持感知的敏锐性与思考的前沿性,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展开设计是其始终坚持的设计准则。事务所的设计范围涵盖人居、商业、办公、文化、文旅等,在多样化类型的设计中,团队主张将建筑、环境、室内、品牌甚至艺术空间装置等整合在一起,以顺应时代需求,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为使用者提供美好而有趣的空间体验。

 

 

青羊樾府社区开放入口是当代钢木混合结构的实践,创造了“第二自然”感受的城市共享空间。项目位于成都城西青羊区,周边聚集产业园区,紧邻著名的泡桐树小学与历史悠久的石室中学,是成都人心目中职住平衡有文化底蕴的所在。

 

住区的入口贴近城市道路,设计运用钢木结构塑造伞状的过渡灰空间——“林荫”,给市民一片可以庇荫、结合景观的休憩空间,也可以自然地从城市的喧嚣回归住区。基于该空间尺度高,跨度大的特点,设计创造性地把传统木构“转轮藏”的隐喻造型与纯木结构伞撑柱结构自然结合,大幅度减少了悬挑跨度。悬挑处采用了层压胶合板包裹钢梁柱的混合构件,用科学的方式体现结构美感,创造温暖且欢迎人参与的活动空间。

 

胶木结构体系分析图

▲ 项目视频  ©RudyKu、ZEN正象设计

 

 

 

筑牟建筑自成立以来,有幸与沉浸于工业领域的工艺工程师伙伴们一起,探索当代工业类建筑的可能性。区别于脱离具体工艺和美学诉求的传统盒子工厂,设计团队希望借助多学科的融合,通过调研分析和共创,提供定制化设计,系统提升工厂效率。结合室内设计,团队希望为工人创造更有尊严的工作环境,为技术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创新办公空间,为工业企业提供精准匹配发展诉求的整体工厂环境设计。

 

 

这是一个几经波折的项目。最初业主面临产能扩大需求,拟建总面积4万平方米,包含两栋40米高层在内的工厂综合体。设计团队在有限的场地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从工艺角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实现集约高效的生产区规划;二是最大化利用外部及屋顶空间,创造匹配医疗企业生态健康的环境面貌;三是将立面材料做层级区分,保证主朝向企业门面高品质呈现的同时平衡整体造价。

 

后因业主公司内部决策变化,整个项目建设量减半,新的诉求是以尽量低的造价先保证生产空间的建设。设计团队延续设计策略完成了土建部分的设计,作为二期建设的过渡,在土建接近竣工时,又得到了在车间中规划接待大厅和员工餐厅等新的要求,目前室内改造设计正在进行中。

 

初期方案效果图(主立面)
初期方案效果图(内院)
大厅效果图

 

江浙、多地城市合辑即将发布,

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

2023建筑新锐榜发布:哪些年轻事务所,入围最终名单?

2023新锐榜|10家北京年轻建筑事务所,与他们的年度作品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事务所与项目信息均由对应事务所提供。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

关键词:
2023建筑新锐榜
上海篇
中国年轻建筑事务所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